耿兴敏:服务留守儿童要一人一户一策——部分政协委员云议“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
字号

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各类家长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升家长、受委托监护人在儿童心理健康、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安全自护、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家庭教育能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7月10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共有12位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和山西、安徽、云南4个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言,160多位委员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

就如何更好促进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来自各行各业的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就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当日发言的部分政协委员。

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农村留守儿童90%以上由祖辈负责照看,他们平均年龄59岁,70%以上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一半以上要参与日常劳作,对孙辈照料时间明显少于父母;农村留守儿童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2.6%,高于非留守儿童。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赵东花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改善。

赵东花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缺乏亲情陪伴和关爱,儿童意外伤害比例高,易成为不法侵害对象,社会认知与行为习惯存在偏差,营养健康状况堪忧等。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儿童的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凸显。”赵东花说,在工作层面上,还存在儿童工作人才队伍与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等问题。

“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各类家长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升家长、受委托监护人在儿童心理健康、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安全自护、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家庭教育能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赵东花建议,要开展精准关爱服务:“深入了解当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家庭监护等状况,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一人一策,一户一策。针对不同需求,开展亲情关爱、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照料、项目帮扶等多方面的关爱服务。”

关于队伍建设,赵东花建议,要壮大精准关爱服务力量,培育社会组织,引进社工服务,吸纳专业人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社区和家庭。

“总之,希望通过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排忧解难,提升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赵东花说。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老年人则被留在农村。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占人口总数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其中有1亿多老年人口在农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一直十分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情况。他在调研中注意到,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照料缺位、情感缺失、缺乏关爱、生活负担重等问题。

“不少农村地广人稀,村落空心化,服务成本高,从发展趋势看,这些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是脱贫攻坚收官后仍需高度重视的问题。”孙承业认为,着眼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至关重要,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机制保障。同时要坚持多措并举汇聚各方力量。

孙承业建议,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问题纳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研究、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推动完善养老、医疗、救助等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切实发挥好村民委员会、为老服务组织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的作用。”

孙承业表示,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机制,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完善服务、激励表彰等,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事业,加快探索和建立适用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

“另外,要因地制宜,构建健康支撑体系。”在孙承业看来,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健康老龄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

为此,孙承业建议,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实际和农村留守老人现实需求,推动“积极老龄化”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

“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能力素质,推进医养结合,提升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能力,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提供全链条的健康支持。”孙承业说。

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留守老人和儿童

山西省政协委员、朔州市山阴县岱岳镇移民新村村委会主任、村妇联主席卫红宇通过远程设备,7月10日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上,连线自己村子里的扶贫车间,展示了为下周就要交货正在绣香包的老年妇女们的充实生活。

“作为基层妇联干部,我就想努力做好,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留守老人和儿童。”卫红宇说。

“我们村是个移民新村,大家从周边32个贫困村通过生态移民来到这里,现在村里还剩11户贫困户,有留守老人13人、留守儿童5人。如何照顾好他们一直是村里的大事情。”

卫红宇还身兼众福缘合作社理事长。基层的工作实践,让卫红宇这个成天联系妇女群众的妇女干部深刻体会到,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关键是做好三件事:让党和政府的关爱政策进户到人;让他们手里有活儿干,生活有保障;让他们诉求有回应,日子有盼头。

她积极筹备,去年5月份,在村里成立了巾帼扶贫车间,今年4月份成立了残疾人文创园。

结合当地实际,合作社在县和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从当地老人手里,传承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苦豆豆香包制作工艺,种苦豆、蒸香料、绣香包,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我们组织起村里老人,请来创意设计人员,开发出沙发靠枕、汽车靠枕,还有民俗风的耳坠、项链,传统味道的各种香包。”

今年67岁的村民张金兰大妈,喜欢来村里的扶贫车间绣香包。每个月,通过扶贫车间的工作,她差不多有1000元的收入。

和张金兰一样,现在村里的老人们每天蒸香料的蒸香料,做香包的做香包,大家在“家门口”就业,手头有了“来钱道”,买粮买菜、置办个东西不发愁了,大家伙日子过得有滋味、很顺心。

村里的贫困残疾老人更是每天赶着来合作社缝香包,既不拖累儿女,也不拖累政府。

“我们的幸福感就是撸起袖子,高高兴兴干出来的。”村里的残疾人经常对卫红宇这样说。而这些,是卫红宇感到特别开心的事情。

去年在山阴县政协支持下,卫红宇还张罗成立了村里的留守儿童书法班,把村里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学书法,通过举办活动让孩子们越来越合群、开朗。

现在孩子们已经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也慢慢地化解了父母不在身边产生的抱怨,开始阳光快乐地生活。11岁的薛慧敏从小不在父母身边,情绪反复无常,学习书法半年后,现在能够天天练习,性格也开朗起来。

“如今,在我们周边农村,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方面主要存在着日间照料中心运营难和留守儿童缺少校外关爱辅导、学习跟不上等问题。”

对此,卫红宇特别期望和建议,民政部门制定明确的运营保障规定,比如可以用彩票公益金来支持保障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正常运营。

“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留守儿童校外辅导队,定期进行上门关爱、心理辅导,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孤单。”卫红宇说,让农村“留守花朵”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表时间:2020年8月1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