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
2022-04-20
字号

研究概要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极少有公司愿意冒风险在俄罗斯开展业务。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国际制裁,俄罗斯的原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气贸易也可能受到严重抑制。

在中短期内,欧洲大陆仍将依赖俄罗斯能源。欧洲在能源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有近40%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如果转向其他国家购买液化天然气,则不得不承担高昂的成本,这从最近一周液化天然气30%的价格涨幅中就可窥见一斑。

引言

暂不谈西方对俄罗斯出口的制裁,仅俄乌冲突就已扰乱了全球能源大宗商品的流动格局。

天然气出口通常采用管道运输或者是液化天然气的方式,至今为止,针对莫斯科的制裁措施始终没有包括对原油、煤炭、天然气的出口限制。这一点应当是考虑到了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供给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毕竟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满足了欧洲近40%的天然气需求。

然而,即使美、欧和其他同盟国如日本、韩国等并不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做出制裁,一些私人公司还是受到了影响。这是因为,对私人公司而言,即使没有制裁,与俄罗斯贸易的风险也还是太大。有报道称,在俄乌冲突爆发几个小时后,商品贸易公司嘉吉(Cargill)租用的一艘煤炭散货船在黑海乌克兰水域被炮弹击中。

受此影响,很少有贸易公司、航运公司和保险公司愿意承担来自俄罗斯货物的风险,毕竟这有可能导致人身安全问题,也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比如,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可能导致无法收付款。公众的意愿与舆论也会被纳入考量,大众会强烈反对继续与一个现今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进行非法战争”的国家开展业务。

这会造成两点影响:首先,抵制俄罗斯商品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其次,俄罗斯的能源大宗商品的出口在短期内可能会维持现状,但之后会逐渐被替代。

原油

根据路孚特石油研究公司的数据,俄罗斯 2 月份平均每天通过海运向欧洲供应了约266万桶原油,并且每月定期运送超过200万桶/天。

如今,欧洲的炼油商将可能不愿再购买俄罗斯原油,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在提供高额折扣的情况下才能找到买家。由于北欧和西欧购买意愿的降低,乌拉尔原油的价格已经创下历史新低,每桶价格比基准油价低 11美元。

中国或许还有购买乌拉尔原油的意愿,但乌拉尔原油出口到中国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运,运输成本高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炼油商可能会想要更大力度的折扣。即使中国加大购买力度,恐怕也难以抵消俄罗斯失去欧洲原油市场的损失。可能会有一些国家暂时性的想去购买俄罗斯的廉价原油,但如果他们这样做,可能就会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尤其是来自于美国的压力。

除了欧洲之外,俄罗斯还向亚洲供应原油。在亚洲,俄罗斯的ESPO原油备受欢迎,尤其是中国独立炼油厂。根据路孚特数据,俄罗斯2月向亚洲出口了129万桶/日的海运原油,其中大部分(约71.8万桶/日)运往中国,约 57.2万桶/日流向其他亚洲买家。 

由于欧洲以及日本和韩国的炼油厂不再购买俄罗斯原油,俄罗斯原油对除中国以外亚洲地区其他买家的出口量将在未来几个月减少。俄罗斯将不得不寻找新市场,或试图向中国出口更多数量的石油。而欧洲及日本和韩国的炼油厂也将不得不在当前全球原油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去寻找更多替代供应商。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被要求迅速提高产量,放弃目前俄罗斯在内的OPEC+集团的产量协议。 

煤炭和天然气

俄罗斯还向欧洲大量供应煤炭。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欧洲会转向其他国家购买,如美国、哥伦比亚和南非等,这很可能会造成全球海运煤炭市场的紧张。例如,日本在1月份从俄罗斯购买了118万吨煤炭,但想要从其他煤炭供应商那里获得同样数量的煤炭会很难。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一个周四,来自纽卡斯尔港的基准澳大利亚动力煤被 globalCOAL评估为每吨244.29美元,比前一天上涨1.6%,远高于俄乌冲突前的226.39美元。

在天然气方面,由于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以及天然气替代品的缺乏,欧洲将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欧洲不想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但另一方面,其他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将非常昂贵。例如,亚洲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一路高涨,近日飙升 28%至37.01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mmbtu,热值单位),达到近两个月高位。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可以从目前正在扩大开采天然气的美国和卡塔尔购买更多液化天然气,也可以加大对北海天然气田的开发,还可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池存储方面的投资。但在中短期内,欧洲大陆仍将依赖俄罗斯能源。


如需获得全文,请致电:010-65232727,或 E-mail:drcreport@drc.gov.cn 。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