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宁波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培训 的对策建议
字号
近年来,宁波家政服务需求旺盛。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家政培训存在组织管理协同不足、培训质量难以保障、培训证书来源复杂、鉴定权威性不够、培训对象难以全覆盖等问题,影响了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宁波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行业提质扩容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的形势下,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培训显得更为重要。由此提出落实家政培训政府责任、开展家政培训规范体系建设、明确政府认可的家政培训证书、培训鉴定一体化设计;提高覆盖面开展免费培训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 规范化 培训 对策 宁波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持续提高,2019年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729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定义的12057美元高收入国家门槛,加之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加速,三孩政策全面实施,城市家庭对家政服务需求旺盛。2021年3月,从市市场监管局调取的“家政服务”营业项目的企业检索情况显示,全市开展家政服务业务的企业达到13000多家(根据天眼查按照有“家政”和“家庭服务”名称的企业数量统计分别达到3623和116家),全市保守估计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人数超过20万,根据对家政服务人员收入的抽样调查,平均年收入57600元,按照企业一般20%的管理费来计算,全市家政服务年营业收入达到172.8亿元。

一、宁波家政服务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协同合力尚未形成,监管机制不健全

根据2019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2019-2020年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9〕769号),组织开展家政培训的部门或者机构包括总工会、妇联、地方政府部门、各类企业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培训内容包括家政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但是目前宁波所有的技能培训工作都由人社部门统一安排,按照项目制的形式落实到各培训机构,培训资金也由人社部门统一安排,行业主管部门如市商务局在家政培训方面没有主导权,也没有专项资金,因此家政培训缺少业务指导,相关培训项目开发不够;人社组织的家政培训主要以技术为主,家政经理人培训尚没有成为固定项目列入计划,其他途径开展的经理人培训缺少稳定资金支持,培训规模小(2020年市商务局牵头组织过一次家政经理人培训,培训人数130人,资金来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资金;2021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申请过互联网+家政经理人人社高研班项目,培训人数60人)。此外,仅仅将培训情况作为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审的指标之一,政府部门并没有出台对“不培训就上岗”的相关处理措施,对于家政服务企业缺少培训约束力,对行业培训标准开发、职业鉴定、题库和教学资源建设没有形成稳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培训主体多样,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宁波家政服务培训主要由家政服务企业、培训学校、职业院校、技师学院等承担。师资方面,作为培训主力的企业,师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管理人员,教学能力弱,管理组织弱,教学场地不能保证。培训学校师资主要从院校、医疗机构等聘任,人员不稳定,院校的师资理论教学能力较强,但是缺少从业实践经验;培训规范方面,没有固定的培训标准,缺少标准化的题库,2017年市商务局曾委托宁波家政学院开发了家庭保洁、家务助理、幼儿照护员、母婴护理员与病患陪护员等五个工种培训试题库,家务助理、幼儿照护员、母婴护理员与病患陪护员等四个工种的培训标准并列入地方标准,但依据标准开展培训鉴定的人数不足2000人。2017年9月国家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取消了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工种,一些新兴家政服务项目如催乳、小儿推拿等尚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近年来国家人社部公布的健康照护师、整理收纳师等职业标准在行业内推广不够,也造成了培训不规范;培训教材方面,市商务局曾委托宁波家政学院编写了家务助理、幼儿照护员、母婴护理员与病患陪护员等四个工种的培训教材共16本并出版,但是目前人社组织的培训并没有指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教材(一般是根据职业标准确定培训项目),各培训机构基本按照自身条件如师资等来设计课程,而非严格对应职业的标准,尚没有配套建立家政培训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

(三)培训证书来源复杂,存在“山寨”情况

市场上家政培训证书来源比较多,除了人社部门之外,教育部推行的X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涉及到家政服务领域有家务管理、母婴护理、失智老人照护和老年照护等(大多是由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发并发证),证书覆盖服务领域相当有限,行业认可度有待检验,特别是教育和人社两个部门之间并没有实现证书互认,而市面上还充斥了较多不同来源的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经常被混为一谈,甚至出现了一些山寨组织颁发的证书,培训不规范,冒名考证、培训形式化和考核过场化等现象仍然存在,社会民众对于证书情况知之甚少,导致来路不明的证书成为服务提价的重要依据。

(四)培训和鉴定存在脱节,鉴定权威性不够

目前,宁波以赛取证的情况较为普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通过参加比赛就能获得证书,弱化了系统性培训的作用,也减弱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为职业工作内容范围广,家政服务缺少权威的职业证书,培训机构不愿意申报家政服务鉴定点,相反养老护理员、育婴员这种专业性相对更高的工种证书更容易被行业接受。

(五)培训的对象不精准,难以实现全覆盖

通过对385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抽样调查,在过去一年48.05%的人员参加过政府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49.35%参加过企业组织的职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尚不能实现人员全面覆盖,存在“应该培训的没培训,不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反而被培训”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培训补贴的对象除了学生之外,其他社会人员条件要在法定劳动年龄(男性16-60岁,女性16-50岁,其中,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女性年龄放宽至55周岁)内,具有本市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除外)、在宁波常住并持有居住证、或在宁波按规定缴纳社保的非甬籍城乡劳动者。但是,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居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缴纳社保的比例并不高,接近40%的家政服务企业不给从业人员缴纳社保,49.35%的从业人员没有缴纳社保。由于不缴纳本地社保、无固定住所,因此也无法办理居住证,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家政从业人员无法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只能先选择就业。另一方面以“先缴后返”方式实行免费培训,只要成绩合格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便可返还本人预缴的培训费用,不与训后就业与否相挂钩,这也意味培训机构只要找人培训即可,而不一定找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培训门槛设置的局限性,还给“山寨培训”提供了机会,滋生了新的职场乱象。

二、宁波家政服务行业培训的发展机遇和要求

(一)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成为规范家政培训的外在动力

2021年,宁波发布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化为现实,做到消费有能力、市场有供给、民众能满意,家政服务作为能解决民生需求的重要行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服务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基础在于培训。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行业企业自身都需要从规范培训这一基础工作抓起,从人才供给和服务供给角度,解决社会对于家政服务“找不到、不规范、不满意”的难题,这不仅是行业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

(二)行业提质扩容发展成为规范家政培训体系的内在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服务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全面冲击着传统的家政服务市场,是行业实现提质扩容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推动家政服务企业建立现代管理体系。《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9号)就要求“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强化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家政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需要从培训入手,帮助企业建立数字化思维。同时,服务需求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新的服务项目开展、原有服务项目提质都离不开培训。这些培训既要由政府主导、也要由行业企业参与、更要获得院校支持,这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培训质量的保障。因此,能否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是行业能否实现提质扩容的关键。

(三)人口结构变化为规范家政培训内容提供重点方向

家政服务领域广、服务项目多,服务层次不一。从规范培训来说,要找到规范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宁波常住人口为940,428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60,568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9,8594人,增长23.65%,全市老少比重双双提高,同样家政服务需求在“一老一小”领域将得到充分释放,因年老疾病、空巢等问题的出现,居家老人对于家政服务需求势必大量增加。2020年,全市出生43521人,受生育欲望不强叠加二孩政策红利减退等因素影响,人口出生率仅有7.12‰,社会婴幼儿照护供给能力不足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在养老、托育等领域的家政服务需求,首要是有相应服务能力的人员储备,培训是解决服务供给的保障,面向“一老一小”的家政培训理应成为规范化的重点内容。

三、规范宁波家政服务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家政培训政府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启动家政培训计划,改革人社家政服务项目制培训方式,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商务、总工会、妇联等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作用,合理设计家政培训项目、配套培训资金,落实从业人员每两年培训一次的要求,加强对培训过程监管,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地方立法、制定政策,将培训上岗作为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服务合同,将培训情况和家政服务上门服务证、信用体系建设、安心码推广等工作挂钩,建立持证上岗和持证补贴制度,对于“未训而用”的家政服务企业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开展家政培训规范体系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推动形成以政府培训为基础、企业培训和实训基地培训为主体、院校培训为支撑的家政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并落实家政培训标准,启动家政培训基地认定工作,明确承接家政培训任务的机构准入机制(特别是师资、教学场地、设备条件等),联合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共同开展家政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明确培训内容,配套开发教材、视频资源及相关试题库,推广培训标准,及时对接家政服务领域的新工种,开发培训新项目,重点面向“一老一小”,对接国家家政服务领域的新职业(如整理收纳师、健康照护师等),开展提质性的家政培训。

(三)明确政府认可的家政培训证书,提高社会知晓率

政府相关部门要清理整顿家政服务证书市场,对于“山寨”证书要及时向行业发布预警,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山寨证书查处情况以及规范培训证书名称、样本等信息;要打通教育体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人社体系的职业鉴定证书,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要求,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四)杜绝以赛取证情况,培训鉴定一体化设计

从目前家政服务相关竞赛情况来看,比赛项目均少于培训内容,比赛发证难以全面体现从业人员的实际技能水平。竞赛和发证脱离,既可避免培训机构浑水摸鱼,又能防止以赛代培情况发生。同时,要重点依托职业院校、技师学院,规范相关工种鉴定点的管理,在落实培训和鉴定分离前提下,将培训内容和鉴定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提高鉴定通过率。

(五)按照家政服务特点开展免费培训,提高覆盖面

建议政府免费培训取消对从业人员年龄、社保、居住证的限制,可以和持证上门服务证发放、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免费体检等挂钩,让真正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能够享受到免费培训。同时,鼓励行业企业将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与上岗挂钩、与服务价格(薪资待遇等)挂钩,提高从业人员对培训的接受度。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对于细分的家庭服务业要求“持续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进入“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城市行列”。十四五期间,宁波家政服务业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服务有保障,服务有保障的前提就是培训要做好,家政服务培训应在解决规范化问题基础上,实现提质性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完成十四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供支撑。

注:本文系2021年度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宁波市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的对策研究”(G21-3-ZX95)的研究成果。


朱晓卓,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