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重振需扬长补短加速转型
字号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看法是“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重振要扬长补短加速转型”。之所以提“扬长补短”,是基于木桶装水的短板原理。我们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湖北经济的短板在哪里?特别是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重振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我想从两个方面跟大家来交换一下看法。

首先,如何看待防控常态化对湖北经济重振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知道,最近几年湖北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截止到2019年年底,湖北社会经济发展连续几年已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GDP总量已保持全国第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而且连续几年对比全国总需求态势,湖北省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同比分别增长10.7%、10.3%和10.4%。41个大类行业中,电气、化工、汽车等传统行业支撑有力,38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2.7%。服务业活力迸发,规上服务业企业个数同比增长36.3%,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疫情发生后,这一良好发展态势遭受重创。在今年第1季度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当中,全国GDP下降6.8%,而湖北下降近40%,全国倒数第一。这说明湖北受疫情冲击最大。

在全球仍存在疫情流行时防控将进入常态化,由此对湖北经济重振工作加大挑战,复工复产比其他地区至少晚两个月。从总需求端看,未来防控对于消费的抑制仍然是相当明显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中,生存类消费(食品、衣着)占比38-35%逐渐下降,发展类消费占比30-32%不断上升,消费支出中居住项占比23%,呈上升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消费升级长期趋势:教育、医疗、健康、文娱领域已经升级为新焦点。当下如果不转换消费模式,消费很难有效恢复,在可见将来恐怕也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潮。疫情对湖北省投资需求的冲击主要表现为“推迟”而非“抑制”,对贸易出口的影响从总体来看较为有限,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因为湖北省融入世界分工链、价值链的产业未来出口可能受到严重打击,如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电子医药企业。

从供给端看,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总体经济不利影响不可低估。“四上”企业目前复工复产进展比较顺利,但中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举步维艰。疫情将加剧湖北省内企业及区域间的分化发展态势。迄今湖北省发展短板也比较明显:一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湖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调配资源能力不足、应急机制和治理架构不完善,完善基层社会治理、长江大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外贸依存度低、对外开放不足没有根本缓解,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三是科教优势没有能充分转化为创新优势,加快动能转化有待加强。四是区域不平衡问题仍有待化解,一城独大问题突出。五是城乡一体化有待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薄弱、短板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那么湖北如何实现重振?我认为如果能做到“扬长补短”、加速转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更好地落实中央对湖北社会经济发展一揽子支持的政策。因此,湖北省应该着力于“六保”,通过补短板保民生、通过调结构促转型。短期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提振信心上,保消费、保中小企业、保就业,重塑经济高质量的微观基础。从中长期来看,特别要面对十四五,把握发展阶段转换的大规律,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条件,巩固提升产业基础,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教资源的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强大市场、改革开放等新优势,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现代化方面下功夫,通过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拟定重大的政策事项,实施重大的改革举措,补齐短板,加快数字化转型。我想有这么几个工作重点。

第一要强化关键支撑,实施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工程。主要聚焦于我们的基础能力薄弱环节,强化科技创新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要尽快在一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面,尤其是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医疗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还有包括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的改造方面,从短期稳经济、长期调结构,精准投资,找到新的突破。

第二要加快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因为这一次疫情也充分暴露出湖北和武汉在健康产业方面的一些薄弱点。目前在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我们其实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正常的医疗体系已经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我们如何在这个时间补齐短板,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来提升湖北和武汉的健康医疗产业的知名度、高度、广度和声誉度,加强在防御体系、运营体系、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我们力争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级卫生防疫物质储备基地和诊疗基地。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谋划和推进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实施新的主导产业倍增计划。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包括生物医药、制药工程,业包括与我们生命健康相关行业的发展,毫无疑问要成为我们的重点。在康养产业方面,也要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各个地市州为支点、市县区为支撑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食品的生产体系。甚至在旅游、示范小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特色康养基地方面,我们要力争要下大力气,把它作为我们新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我们进一步要抓住已有的优势,例如说在光通信、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领域,再加上在网络安全、量子通信等细分领域,打造我们新的亮点。

第四个方面是运用现代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传统产业重在优化,运用新技术提升改造已有支柱产业。比如说我们已有的汽车、石化、钢铁制造、机械加工、食品,都是千亿以上的量级产业,支撑很强,但面临着提升和改造。例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依托已有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激光、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

第五,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结合数字技术发展,围绕国家新能源、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逐渐把湖北的优势用足,把人才的优势结合,围绕着 ABCDE来做足数字化转型。A也就是人工智能( AI), B就是区块链(Block Chain),C就是云技术(Cloud),D是指大数据( big data),E就是边缘计算技术(Edge computing)。就是说围绕这些领域来做数字化转型,推动结构优化,实施产业向高端迈进。

第六,要加快推进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构建湖北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武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教优势,推进“全国经济中心”“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和武汉“世界城市”建设工作,让武汉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中心,成为带动中部崛起以及全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动机。与此同时,全省在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按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和金融链,五链协同原则,按“全产业链、全地域、全要素”精准谋划,突出产业协同,注重特色分工,破除地区之间的经济、政策、产业和要素壁垒,形成区域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协同效应,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板块和经济带,推进整个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来源:微信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https://mp.weixin.qq.com/s/4bo8YoHUTxWkjqgWjGSsFw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