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文的几点说明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在写了“生态文明是什么,可以有什么样的理解角度?”“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等的词源小考补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什么样的理念和哲学内涵、“绿水青山”一词难道真的出现唐肃宗年间吗?等随笔,以及“深刻把握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章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受字数限制只写2400字,还有一些话总想再说说,于是才动手写今天的这篇文章。

为了写文章,在“中国知网”输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词后,检索出了很多已经发表的文章,发现很多大咖,包括中央党校、清华、北大、人大、环科院等单位的我熟悉的专家,均发表了有深度的研究文章。报纸杂志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题目的文章也铺天盖地。写一篇综合性的文章,是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要做的事情;我既没有资格申请课题,也不做这类课题研究,其实没有必要去写这种既费神又费时的文章。但是,有人说动脑筋写文章可以防衰老(况且听之),也就是费些时间去写了几篇随笔。

本来不想与有需要的专家抢报纸杂志版面资源,发些随笔就算了。有著名记者(名记)告诉我说,他们的报纸可以发我的文章,也就写了一篇“深刻把握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文章,今天对这篇进一步做补充说明。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角度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可以有不同角度;就我读到文章的作者,既有哲学家,有环境保护专家(院士),有环境经济专家,也有管理专家和各类报刊记者,每人的理解和表述角度不同,背后反映的是读者对象和需求不同。我在“深刻把握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文章中归纳为三个层面:实际应用、管理和哲学,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对现象关系,也可理解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但文章写作却是另外三个层面。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首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三个阶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联系。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无数事实证明,人类什么时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人类社会就会健康持续发展;什么时候试图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结果都将遭到自然界报复。对此,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以保护地球家园为根基。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地球是人类母亲,我们必须保护这个唯一家园。“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命安全,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源于环境污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要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想,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安全底线,不断增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念好“山水经”,拓展生态空间、生态容量及生态承载能力,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人与自然关系和地球家园这两段,属于从国际视野和哲学高度来认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特征,也是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重点。为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下载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反复看了几遍,主要是想看看马克思那时是怎么论述的,因为我看到有人采用了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提法。从我读到的文献所知,马克思写《手稿》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提法,生态的提法在《手稿》写成之后21年(1865年)出现的;而生态文明在122年(1986年)之后才出现。如果以后人的用法倒推前人的文章含义,有着多解性也有些个人选择性。我的做法是,尊重原著提法,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用马克思的分析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空间布局以自然为师。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统筹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是自然界生物系统中的一员,要汲取阳光、空气、水源、食物等必需品,是“呼吸着自然力的人”。资源环境生态一体三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以绿色发展为基础。绿色发展也是发展,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既不能脱离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也不能没有发展基础只顾生态环境保护,而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展生态设计,施行清洁生产,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物质和能源消耗强度,推进经济活动生态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生态有价为观念。绿水青山,本质上是由森林、草原、湿地、农田、荒漠、河流、湖泊、海洋、城市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湿地、海洋是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农田和城市是最重要的人工生态系统。按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地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供给、调节、文化、支持等四类23种。其中,供给功能主要有提供食物、淡水、生物质、基因资源等;调节功能是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授粉等;文化功能是精神和宗教价值、教育与生态旅游等,支持功能是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可以转化为财富、转变为金山银山。价值核算是手段,转移支付是途径,让绿水青山守护者、建设者得到应有的报酬,生态环境才有持续性。

上面的三段,主要从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角度写的。空间布局和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相关文件中反复强调的重点,不用多说读者也可以理解;生态有价,本质是想写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最后一段话:价值核算是手段,转移支付是途径,让绿水青山守护者、建设者得到应有的报酬,生态环境才有持续性,可以充分展开;而且,虽然本人做的不多,却参与了国家林业系统核算专家组、环保系统核算专家组相关会议,基本了解国内外资源环境核算的情况(也曾经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专家组成员)。

美丽中国是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是重要标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特征,提供丰富优质生态产品是重要任务。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大漠孤烟等景观均是金山银山。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因地制宜,做强生态弱项、补齐生态短板、增进生态福祉,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拓展,生态惠民的动能更强劲、成效更彰显。做好“山水”大文章,画好“山水画”,通过推进生态修复保护,浓墨重彩绘就绿水青山,为美丽中国夯实绿色底色。唱好“山水戏”,创作生态文化,贴近百姓生活,发自群众心声,通过打造绿色家园,彰显山水风光、地域风情和乡土风俗,为居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让人们看山望水忆乡愁。

以民生为本。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任务,统筹考虑短期与中长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人与自然相得益彰、融合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加快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既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找准着力点,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找到生态路径。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让山川秀美,让河水清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以永续发展为追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突破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思维,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能力,实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心培育、合理利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从长远看,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基础,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会持续稳定、不断增值,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将绿水青山打造为金山银山,使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互利多赢。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治理,在全球疫情和气候危机中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三段,属于发展目标的宏观层次、本质特征和愿景角度,特别提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者、贡献者、引领者问题。从国际理解角度看,我国专家还应当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以便国外理解和接受。

来源:宏春观察,https://mp.weixin.qq.com/s/fYdvFEQzKbSphyC6cgqs1g 发表时间:2020年5月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