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欧洲对华40年很天真?
字号

最近一些欧洲政界人士和学者在谈到对华关系或者看法时,频频使用“天真”这个词,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的竞争对手”,称欧盟“天真幼稚”的时代结束了,其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无辜(或许还有对“无知”的懊恼)情绪,其潜台词是:欧洲看错了人,欧洲以往对中国的判断错了。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盟(时为欧洲共同体)建交。1978年中欧签署贸易协定,相互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1985年中欧签署《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将中欧合作领域扩大到工业、农业、科技、能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发展援助等领域。40年来,中欧贸易规模增长了250倍,欧盟连续16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40年中欧互惠互利的合作,在一些人看来居然是应该“追悔”的“过错”,不禁令我们疑惑,难道欧洲人这些年来在中国投资办厂、买资源、购矿产、吸人才、引技术,没有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获得红利?抑或本就不只是为了获利,而是另有玄机?

这些持所谓“天真论”人士的潜台词恐怕是:几十年前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时西方内部一些人所形成的“共识”,是相信并期待中国在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改善后,“富则思变”,在政治体制方面发生符合西方标准的变革。当这些人士逐渐看到中国的现实偏离了西方原先的“设计”,不仅没有发生动乱,反而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时,感到失去了对中国未来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原定目标”没有实现的可能,“既定目标”也无法推进,于是乎感到“失望”“失落”“失败”,“天真论”是为这种情绪寻找宣泄口的托词。

如果以这样狭隘的意识形态眼光来看待中欧关系,那恐怕能说明的不是欧洲的“天真”,而是中国人民的“憨厚”。当中国打开国门迎接欧洲来客时,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接待“座上宾”的,因为人们抱有一个非常纯朴的看法,欧洲人是来帮助中国搞建设,帮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如今一些人士炒作“天真论”,是要告诉中国人,过去几十年中欧交往欧洲另有所图,中国人在“与虎谋皮”吗?

其实,欧洲政治家应当静下心来想想,西方的“天真”从何而来?这种“天真”来自西方政治的“自私”,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选择的发展模式一定适合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常把中欧价值观之争比作中餐与西餐之争,两者各有千秋,没有必要要求全世界只吃西餐,不允许其他餐食共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绝不是只要中餐的共同体,而是百花齐放的大花园。欧洲政治家们不是信奉“市场经济”吗,为何不考虑一下“市场政治学”?即让各国的“市场”决定“政治”和发展模式,让各国的“市场”主体,包括民众、企业、政党、资本依据“市场表现”来选择和决定最适合各自利益需求的政治体制。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之所以选择如今的发展道路,正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近现代百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中国人民,如今的选择和决定是最正确、最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认识不到这一点的欧洲人士,是否真正接受所谓“市场机制”了呢?

欧洲政治家应当看到,中欧价值观并非针尖对麦芒,特别是欧洲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容忍度。社会主义思潮和理论最早发端于欧洲,欧洲价值观亦不像美式价值观那样赤裸,而东方价值观侧重于“合作与包容”,中欧价值观如能够良性共存,世界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笔者赴西德学习时,西德政府提出“投资未来”的口号。事实证明这是有远见的政策和措施,大大促进了中德经济融合,许多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发展迅速。如今,欧洲政治家需要新的智慧,更新对价值观的认知,继续推动中欧友好合作,造福近20亿人民的福祉。

来源:《环球时报》评论集,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3ytiJNSwH3K 发表时间:2020年7月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