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勃: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依法治国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社会基础。全民守法的实现,需要开展全面系统的法治教育,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意识,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体系

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在开展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两个重点问题,一是课程建设,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关于中小学法治课程建设。2016年以来,为顺应国家法治发展的需求,教育部门将义务教育阶段原来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课程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组织编写了全国统一的教材。如其名称所指,法治教育是该课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突出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还专门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系统介绍了宪法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的一般原理。

关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升法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教育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对法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托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每年推荐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法治教师在这些高校进行系统的法律教育培训。为进一步推动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未来针对中小学法治教师的培训,不仅要扩大数量和范围,还要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改良培训方法。同时,可以考虑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增加有关法治教育的内容,以引导全体教师关注和重视法治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发展而言,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影响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会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相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会减损学校教育的效果,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内容和性质看,中小学法治教育总体上属于德育的范畴,它主要不是知识和技能教育,而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熏陶和引领。因而,在这方面,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显示,很多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多多少少都跟家庭教导的缺失或差错有直接关联。客观来讲,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法治教育方面,父母的重视程度不高,开展家庭教育的资源和能力不足。在此背景下,为了推进家庭中的法治教育,教育部门需要高度重视,要为家庭法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包括提供针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指导、提供各类适合家庭法治教育的图书、资源等。

社会教育。跟成年人一样,儿童也是社会中的成员,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非常重要。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要靠学校和家庭的引导,也需要社会的有力支持。因此,为构建全方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需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法治教育的网络体系;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等,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包括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和犯罪;法官、检察官、律师及法学院校教师应参与开发法治教育课程、提供法治教育资源、为法治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企业要积极承担起法治教育责任,开发体现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理念的图书、杂志、动漫作品、少儿节目等文化产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上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可以从理论上归纳为三个层面: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需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下实现,这是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传播给中小学生的最高层次的政治理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法律密切相关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我们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自由使人享有尊严并获得全面发展;平等意味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但反对特权和歧视;公正指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没有公正,社会不可能和谐,没有正义,国家便不会长治久安;法治意味着国家治理依法进行,所有人都必须服从法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青少年法治教育最核心和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引导中小学生理解这些价值,并能够在其实际行动中践行这些价值。

具备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运用好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通过正当地行使权利和自由,个体方可获得发展。同时,公民还需要认识自己的义务,积极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唯有将权利义务相统一,把个体自由与公共生活相统一,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才可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引导中小学生准确地认识个体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拥有法律的常识和知识,具备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法治能力。

以青少年法治教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它还是法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着独特功能。

一方面,从个体的角度讲,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在为国家培养有德性的公民。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个体是公民,是自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主人。既为主人,就需要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参与、决策和负责的能力,即现代公民素养。公民素养的内容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法治能力。它包括对法律常识的掌握,即准确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掌握解决问题的法律程序和手段,还包括法治的理念和精神,即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公正意识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在为法治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它让每一个孩子从小掌握法律常识、树立法治理念,具备过现代民主法治生活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讲,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和催生法治社会。法治中国建设,有两个重点任务,一是法治政府,二是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主要靠国家,需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而法治社会建设,则要靠全社会,需要十四亿中国公民都能知法、守法、奉法。

客观来讲,与法治政府相比,法治社会建设的任务要更重大,路途更遥远。当前,公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社会成员诚信不足、某些领域存在混乱和失序,这严重妨碍了法治社会建设。这些问题的解决,从短期看,需要加强执法和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而从长远看,则需要靠法治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唯有通过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才可以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法治意识,推动和催生一个诚信、友善、和谐的法治社会。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寄予了深沉的期待,赋予了重大的职责。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政治正确、内容鲜活、方法有效的法治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具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公民,参与和见证法治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来源:《教育家杂志》 发表时间:2020年6月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