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杰远:后疫情时代:筑牢健康产业“基础设施”,迈入数字健共体元年
字号

导语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锁国封城、全国医疗资源紧缺之际,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开辟了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集中全国医师资源,助力疫情防控,受到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市场的关注。在国内抗击疫情战役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后,探寻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后疫情时代的路径适逢其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认知的拐点,最直观的变化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供需双方—患者与医生—都完成了大规模的市场教育:前者问诊积极性提高,后者上线率提高。随着疫情渐稳,如何留存流量并提高黏性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这波流量受益于新冠肺炎高传染性的现实因素,不可持续。日后的可持续发展须依赖医疗健康服务的完整闭环。

超级买单方入局,医疗行为闭环增强黏性

疫情期间,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在2月初和3月初连发文件,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行业迎来重大利好。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里程碑。

根据《意见》,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自愿原则,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后,其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该文件为有资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机构打通医保支付通道,意味着超级买单方的入局。

医疗行为具有特殊性,除了传统的供需双方,还有重要的支付方——医保,卖方、买方与支付方三者相分离。随着《意见》的颁布,支付方躬身入局,打通医疗全流程,实现了闭环流程中关键的一环。

以此次疫区中心武汉开通的医保支付为例。2月24日起,武汉市政府将为常见病和慢性病参保患者复诊提供的互联网诊疗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这意味着这些患者能获得线上复诊、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品配送上门等便捷服务。

一般慢病复诊开具的处方药多为7日或14日用药,长期断药可危及生命。政策印发时,武汉已封城30余日,大多数武汉慢病患者已无药可吃。因此,开通医保后,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借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明显优势,承担了武汉绝大部分的复诊续药需求,迎来海量问诊续药需求,医保指挥棒的指向性效用明显。

至此,医疗、医药、医保这三个医疗行为中常见要素,在慢病复诊板块真正实现了“联通”,较完整地为患者提供闭环服务。数字健康的价值以生态闭环的形式进一步彰显,真正增强用户黏性。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明确引导互联网医疗发挥在复诊上的作用。据统计,复诊行为占医院门诊量约70%,具有频次高、流程简单但耗时长等特点,尤其适合通过互联网重塑流程,提高患者复诊效率,减轻线下医疗机构压力。慢病复诊的用户习惯一旦养成,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依赖,随着服务强化和用户体验优化,用户黏性更强。

超级买单方的明确表态和快速落地,以付费的方式引导患者的消费选择行为,极大地推动了该行业的进程,开启了互联网医疗深度介入复诊流程的新起点。

进入3.0时代,数字健康迎来健共体元年

政策突破后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如何进一步发展?

疫情期间,用户所体验的网上就诊过程多为互联网医疗健康2.0阶段下的业务逻辑,即以互联网医院为依托的在线问诊流程,包括挂号、导诊、问诊、医保支付、线下配药等全流程服务。

实际上,数字健康行业已开始探索3.0阶段——健康共同体,以响应中央提出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

健康共同体是指以健康为目标的医疗共同体。通过对医疗、医药、医保、检验检查和医疗大数据的闭环,实现对一个病种或一个人完整的生命流程的健康管理。实现这一转变,医疗行业关键的指挥棒“医保”仍举足轻重。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

以“人头”和“病种”为目标单位的健康管理,需要一个具备综合运营的数字技术平台,以供围绕该目标单位的各项物理维度和医疗流程实现在线化、数据化并互联互通,从而达到对单位体征的全面掌控乃至数据之间的协作演化。

当前,医疗行业仍是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领域——电子病历尚未全面普及、各医疗机构间存在信息壁垒、物理空间的在线化进程较慢和对医疗数据安全的顾虑等因素,说明中国医疗行业数字化程度较低。

正如消费电商将线下商品、购物场景、物流进程等传统零售流程数字化,从而通过算法实现流程优化、提高消费效率,从“治病”到“健康”的医疗行为转变,也要求医疗、医药、医保、检验检疫等方面大数据的在线化和数据流通,从而通过算法实现对目标单位的全面建构,达到对健康动态、持续的管理。

如果说“新零售”是消费互联网下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的新模式,那么“健共体”便是产业互联网下数字健康重构医疗与健康新概念的生活模式,通过打通医疗、医药、医保、检验检查,实现以健康为目标的医疗共同体。中国医改在这方面也已有探索,如全国医改标杆三明市、全国首个全面启动数字健康建设的省级行政区天津市等。

在医疗方面,打破医院围墙、汇集全国医生资源,成为传统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的主流选择;在医药方面,海西医药交易平台为政府医改提供覆盖药品耗材采购全流程的线上平台和运营服务,是目前国内唯一基于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全面实现药品耗材联采、议价、交易、结算和监管的一体化平台;在医保方面,三明市率先在全国实现“三保合一”业务、C-DRG(《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结算、医保智能控费等系统建设,实现药价保联动及全流程管控,从而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支持三明医改向纵深推进;在检验检查方面,通过智能医疗设备的双重辅助,普通基层患者能实现检查检验、医疗诊断、远程会诊等服务。

2019年底,天津市宣布打造“数字健共体”,以天津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纵向打通市、区(县)、乡、村,横向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医养联动融合,实现数据、服务、资源和资金信息的互联互通,切实保证区域内医保增速下降、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2020年伊始,逐步运转的天津健共体,标志着中国数字健康行业迎来健共体元年。

“临界点”已来

互联网业内曾有判断,一个行业被互联网改造的爆发临界点为1%,即互联网所获效益占该行业总量的1%;实现0至1的突破后,从1%~5%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此后成为该细分市场的主要业态之一。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突袭。那一年,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面向C端(个人用户)的电子商务正式孕育崛起,支付宝作为卖家与买家的支付工具也随之诞生。当年,中国网上零售额为 719 亿元人民币,占200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7%,17年后的2020年,这一比重达到2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迎来行业拐点,并获得最大支付方医保的政策突破。这一年,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占大健康8万亿元市场领域3%多。

此外,与消费电商相比,医疗行业供需双方与买单方的分离,使得医疗行业更显复杂,但一旦打通支付方,则将更容易获得质的突破。超级买单方通过付费方式引导消费,从支付端更大程度地推动数字健康行业进程。不难想象,未来数字医疗占比或将更甚于当下电商。

近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Mary Meeker)发布了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该报告认为,疫情期间远程健康体现出快捷、服务质量高、成本低等优势,压平了新增确诊案例曲线。近几十年来美国积累了颇多医疗数据量,然而数据之间缺乏关联,成为“数据暗池”,沉睡的数据无法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改善医疗体验提供参照指标。玛丽·米克认为,疫情过后美国可能会迎来技术与医疗加强融合的时代。

相比较美国,中国互联网进程起步虽晚,但因市场容量大、需求更具多元化。在互联网席卷中国之时,传统医疗体系的空白地带也诞生了更具特色的互联网医疗新兴业态,创新性地连接医疗行为各流程,在全球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赛道上,一同迎接技术与医疗相融合的新时代。

来源:微信号:清华金融评论,https://mp.weixin.qq.com/s/2HAETq94PmP6lkMdMMe8kA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