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军等:疫后新兴经济将迎来发展机遇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传统经济业态的解构,传统产业遭遇危机。疫情发生后,需求和生产水平下降,投资、消费和出口均受冲击。餐饮、旅游、交运和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受到冲击最大,制造、建筑、金融和农林牧渔等也受影响较大。与此同时,疫情也催生了经济新形态,一些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机遇。短期看,疫情期间人们被迫变“宅”,生活、娱乐、工作等活动都被压缩到一个很有限的空间,催生了“宅经济”。中期看,灾备、防控、防灾、应急与智慧城市等也必将加快发展。长期来看,通过技术催熟新兴应用场景将带来海量的新兴市场需求,并从服务业扩散到制造业领域。

疫后新兴经济预测

“宅经济”短期成热点

新冠肺炎疫情下长时间“宅”生活将促使人们线上生活习惯的养成,“宅经济”将应运而生。

一是生鲜电商成新亮点。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生鲜蔬菜不仅适合人们宅消费习惯,也能缓解部分地区“买菜难”困境。二是视频、直播、游戏、音乐等迎来爆发式增长。1月21日-27日上升最快50款应用前三类为休闲游戏类、视频影音和医药相关,分别占比52%、8%和6%。三是线上教育迎来新发展。在线学习既可突破时空的局限,又有助于解决优势教育资源缺乏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四是线上办公大发展。2月3日开工第一天,数百万企业使用企业微信,是去年同期数据的3倍。针对线上办公的爆发性需求,阿里钉钉、腾讯会议、字节跳动和金山办公等平台都积极推出新方案。

“无人经济”将获大发展

疫情过后,无人化服务将势不可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引发生活服务领域的新变革,未来的服务行业将大量减少服务员,无人化服务将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无人外卖、无人配送、无人智能洗车、无人餐厅、无人酒店、无人停车场、无人健身房和无人零售店等等。

未来无人服务场景将继续丰富,“无人经济”有望成为继“共享经济”后下一个大风口。

“互联网+医疗”受青睐

在疫情初期,我国应急医疗短板即露端倪。问题不仅是危机之下武汉医疗资源的紧缺,更在于医疗资源数据互通、数据共享及危机时期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

此间,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表现活跃,丁香医生、医联、企鹅医生和好大夫等平台纷纷推出了疫情实时播报、防控疫情内容科普、在线诊疗咨询服务等。未来,“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模式将得到长足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重启动

疫情之下,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面临大考。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封城”后的恐慌与混乱,引发了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讨论与反思。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数字技术不仅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助推器,它通过及时将海量信息反馈到城市中控台,基于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技术,给城市管理者提供着更为科学的决策模型和更为快速的响应方式。疫情过后,智慧城市建设将向实去虚,其相关产业必成刚需,并以新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引领城市重塑。

疫后新兴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顺应“宅经济”的流行,一是可依托交通或区域位置比较优势,深化与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巨头的合作,大力发展物流业;

二是借力顺丰、邮政等快递巨头发展各具特色的“淘宝村”;三是依托相关企业平台,通过新经济方式,整合农村地区分散资源,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乡村旅游和农村产业提质;四是发展数字文创产业,同时支持线上教育和线上办公等新业态发展。

与“宅经济”相匹配,“无人经济”相关产业将大有可为。各地可依托既有的制造业基础和近年新增的智造产能,重点关注无人硬件、设备和装备等“硬”制造方向,具体可包括机器人制造、无人机制造、特种无人车制造、无人零售设备制造、无人防灾和救灾装备制造等,同时充分嫁接软件产业,实现多行业、多产业的协同融合发展。

疫后,借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之机,应加快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一是瞄准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等方向,可谋划建设智慧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和智慧医疗终端制造产业;二是趁抗疫之需及时弥补中医药业短板,积极培育中医药和社区康养相关产业;三是鼓励各地医科院校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利用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等方式提升综合医疗卫生水平。

智慧城市经济可分为软件产业和硬件产业两大方面。各地高新产业园的建设为发展智慧城市相关经济产业提供了宽厚的基础。

相关省市可依托原有的制造业基础,瞄准智慧城市领域“硬”制造方向,大力发展智慧建材、智慧家居、智慧消防装备、智慧交通装备和智慧环卫装备等,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装备制造产业园,瞄准、做大智慧城市领域的装备制造产业。

来源:微信公众号社会科学报,https://mp.weixin.qq.com/s/yvFuq9HogdDXlLQIoi9k5g 发表时间:2020年3月1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