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锦忠、沈敬轩:“强基计划”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字号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发布。“强基计划”实施后,始于2003年涉及90所高校占总招生人数5%的自主招生计划停止执行。为何自主招生会被“强基计划”代替?“强基计划”的出台是否意味着教育改革方向的调整?“强基计划”对基础教育改革会产生什么影响?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强基计划”的出台背景和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为了做好选拔工作,需要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紧密关联,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综合创新体系。2016年,创新驱动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人才选拔与培养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

基础学科对国家战略支撑作用巨大,没有基础学科的突破,很难在技术领域长期保持领先。1945年美国在《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的报告中强调,基础研究对国民健康、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有强大支撑作用,科学研究就像战争的前沿阵地一样必须坚守。该报告直接促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成立,为美国战后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美国对我国战略定位调整后,中美战略竞争将长期化,最近美国又提出《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该法案必将对世界科技竞争格局带来巨大影响。我国迫切需要从战略上进行相应部署,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联合中组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选择17所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和生物等5个学科进行试点,力图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后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加入,试点学科范围进一步扩大。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发布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下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在学科领域方面,“强基计划”的实施范围与“珠峰计划”类似,但“强基计划”更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并增加了历史、哲学和古文字学等人文学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珠峰计划”的补充与完善。“强基计划”设置了古文字学专业并对学生的体育表现进行测试。强调体育测试既是对当前学生身体素质重视不够的回应,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拔尖人才培养的风险。对古文字学的强调与党中央提出的复兴传统文化战略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大量懂古文典籍的人才。

在“强基计划”实施之前,选拔基础学科拔尖、综合素养优秀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招生计划实施。这些年通过“五大竞赛”和自主招生确实也发现了一些优秀人才,但国家没有对这些优秀人才的专业选择和学习科目提出要求,这些学生在升入大学后,更多地流向了金融、计算机等预期收益高的热门专业,对提升国家基础研究水平和战略竞争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强基计划”强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和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旨在增强基础学科的厚度,通过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突破,支持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的领先。

为了确保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到校后确实从事基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强基计划”要求录取后的学生在选择专业后不允许调换,如需调换只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由“强基计划”调整为“非强基计划”,该规定看似限制了学生的科目选择自由,但对于保证“强基计划”有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积极意义。既然选择了“强基计划”也就意味着志愿献身更有意义的工作。

其次,为了选出基础学科拔尖和综合素养优秀的人,“强基计划”在考试录取方式方面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力图吸取新高考改革和自主招生过程中积累的有效经验,规避其中的问题。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破解“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比通过“裸分”录取的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更为优秀。

李云星等对浙江师范大学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908名)和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1656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两类学生在“专业认同”“平均学分绩点”“党组织与学生组织参与”“获奖”“竞赛”“荣誉”等维度上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展现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更高”。这说明通过综合评价选才,比“唯分数”选才更具科学性。“强基计划”要求通过笔试、面试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过去自主招生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有些考生提供的特长材料不真实,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脱节等。为了避免过去自主招生时论文、专利等材料的造假行为,“强基计划”取消了将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并要求综合素质档案提前在考生就读中学详尽公示。这大大减少了对申请材料和综合素质档案进行人为操作的空间。

另外,“强基计划”还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在“强基计划”录取过程中,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并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录取名单。这比过去不参照高考成绩就入围(达到一本线即录取或加分20~60分录取)更科学,而且对招录过程的管理也更为严格,教育部还明确了十项关于“强基计划”实施的禁止性规定。由此可见,“强基计划”既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还在着力解决过去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自主招生的延续和深化。

二、实施“强基计划”需要建立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英才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生态,合理设计各学段的任务难度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曾经说过:“一个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因为像白塞麦的主要发明那样的一种新思想之能增加英国的生产力,等于10万人的劳动那样多。”人才对社会进步贡献巨大,国家需要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对于拔尖人才培养应单独建立体系并在教育体系中将其置于独特地位。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应该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重新调整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关系。过去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对公平与均衡强调较多,新时代迫切需要重建精英教育体系。只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各得其所才能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公平。英国有历史悠久的公学承担精英教育任务,美国既有私立精英中学,也有公立精英中学。俄罗斯建立连通中学与高校的精英教育体系也有超过50年的历史。1963年第一所数学物理专门学校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协同下创办,享誉世界的苏联科学院院士安德烈·科尔莫哥洛夫(Андрéй Николáевич Колмогóров)是该项目的倡议者。后来其他城市也陆续创办了一系列专门化的高中,对有科学兴趣和天赋的学生进行特别培养。在这些学校中由大学教授充当学生科学导师,使他们在高中阶段就能接触到科研,接触到一流学者。学校还给这些优秀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扎实的专业课程和丰富的选修课程,各种项目和科研活动,甚至休闲活动都经过专门设计。俄罗斯能在世界数学与科学领域长期保持很强的优势,这些专门学校功不可没。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中,国家提出未来普通高中要进入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阶段,特色高中不仅包括艺术、体育和外语等,也可以是有数理特色的学术性高中。在高中阶段举办一些以数理和科学为特色的中学,让这些中学与大学进行深度协同,既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又能与“强基计划”进行有效衔接。我国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由他们举办中小学或者与地方中小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对于推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积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据自身条件举办各种特色中小学,这样既可以为大学和科研院所提前储备人才,也有利于对优秀人才进行贯通培养。

第一,以实施“强基计划”为契机,构造职业、普通与精英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公平与质量的关系,平衡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教育生态,既满足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各种应用人才的需求,又不对多数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业负担。一个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既要有普通教育、也要有职业教育,还要有精英教育。既要有公立教育,也要有民办教育。2019年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已分别达到89.5%和51.6%。在高中和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的阶段,借助于“强基计划”,重新梳理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十分必要。

最近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面向大众的教育主要追求公平与均衡,在高质量阶段还要追求优质均衡。教育追求优质均衡发展应更多地体现纵向公平原则,让能力不同的人按照禀赋和意愿接受相应的教育。因此,从制度设计上既要将公平与均衡作为主体原则,同时还要为有特殊才能的人建立和保留相应通道。当前基础教育体系之所以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家长对子女常普遍有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期待,另一方面也与英才教育通道不畅和职业教育脱离产业需求有很大关系。

借助“强基计划”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英才教育体系,形成职业、普通和英才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对于推进我国教育整体改革有积极意义。只有精英教育更卓越,职业教育符合产业需求,普通教育才能更公平,真正成为大众的教育。当前,精英教育中出现“民进公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缺乏有效监管,使民办学校对公办学校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当然公立学校体制僵化也是重要原因。教育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都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会破坏教育的公益性,形成再生产社会阶层的严重后果。所以要尽量避免营利性资本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侵蚀。引导逐利性私立教育主要进入职业、学前和高等教育领域,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可见,国家对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公办与民办学校的格局和生态已有明确政策。不论公立还是私立教育都能举办精英教育,关键是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当然政府也应努力盘活公立学校用人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最终形成公立精英高中与非营利民办精英高中相互竞争共存共荣的局面。

办好公立精英高中不等于复兴过去的重点学校和理科实验班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各地一直有重点学校,这些重点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时至今日,很多重点中学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年受外部办学环境变化等挑战,有些学校的办学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广大县城重点中学受影响比较大。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塑公立精英教育体系,不是要恢复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初中和小学,而是要把普通高中办好办出特色。笔者认为,对于这类特色高中,政府应单独出台政策,在招生时不受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的约束。

第二,实施“强基计划”,需要合理安排各学段学习任务难度。智力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先天具有智力优势的人总是少数,但即使是少数人,如果不能提供合适的教育,很多也会泯然众人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优化培养体系设计。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贯通设计,关键是做好任务难度分配与合理安排学习节奏。

幼年和少年时期的学生属于启蒙阶段,各方面发展还很不稳定,不应让他们承受过重的学习任务。在义务教育的早期和中期应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加强对学生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孔子十五才志于学,从历史传统来看,我国古代教育十分注重“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等教学原则,这些传统经验告诉人们,学习要有足够的领悟时间。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过重的学习任务无论对于身心健康,还是对于培养兴趣和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都十分不利,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14岁是法律规定的承担刑事责任年龄,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身心发展已相对成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在中学后半程(14~18岁)可以适当多安排学习任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难度设计不是很合理,学习难度在起始阶段偏高,难度曲线过于陡峭,而且教学侧重于知识掌握,对兴趣、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不够。

尽管,这些年教育部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治理,如对小学低年级减少课时、降低标准、取消传统考试和要求增加活动,取消小升初的统一考试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家长迫于竞争压力,让孩子在校外学前班和辅导机构提前学习。发达地区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入学前的识字量很多已达到小学低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识字、算数和英语等方面普遍有提前1~2年的准备,这给学校统一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提前学习和过高的任务难度成为学生擅长纸笔测验,但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总之,“强基计划”作为支撑国家战略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适当降低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提升学习任务难度。同时,重构精英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各得其所。还应加强三级教育间的衔接,增强体系竞争力,优化教育生态。

三、实施“强基计划”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注重人文教育,提升学生抱负水平;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

让最优秀的人才选择基础学科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是“强基计划”的目的,但国家不可能强迫优秀人才来从事基础学科与理论研究,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着手强化人文教育,提升学生抱负水平是长远之计。

人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人自身的价值,提升社会责任感。有能力和资格从事理论研究是智力优势的体现,科学家是真正的天选之子,从事理论研究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奥秘是无上的荣耀,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是权力和财富无法给予的。追求真理能净化道德,而追求权力和财富容易让人道德败坏。学校从基础教育阶段,就要做好人文教育,让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与伟大的心灵对话,提升抱负水平,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立德树人,新课标中也加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经典著作的阅读要求。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他认为学校应该有两套教学计划,一套服务课堂教学,另一套服务阅读和社会实践等。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同时在日常德育工作和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献身科学,服务国家与人类。

其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创新能力。近年来,教育部为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义务教育全面提高质量;初中推进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以课标为命题依据,做到“以学定考”;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改进实验教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普通高中已经进入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强基计划”作为专项计划应积极响应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做好表率,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点任务。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要围绕新的育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优质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要加强基础学科课程、课例和教学法的研究,尽快开发出能指导广大师生按照新要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范例。

“强基计划”是对优秀学生的选拔计划,在实践中必然会对整个基础教育起到引领作用。学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也会加强对基础学科学习方式的关注,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型学习,早日熟悉研究方法和接触学科前沿。学校一定也会大力推进STEAM课程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情景中,在驱动性问题和认知冲突引领下进行概念建构,发展沟通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但现阶段,小学对教材依赖还较为严重,初高中围绕考纲和考点开展教学还比较普遍,将考纲、考点与课程标准充分融合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课程标准是基本要求,而中高考带有选拔性,学校发展需要有升学率保障,而提高升学率取得竞争优势又得按高于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因此,正如前文所言当前迫切需要建立英才教育体系,只有特色和精英高中发展起来或普通高中的“分层走班”取得实效,学校才能在普通教育中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课程改革才能进展更为顺利。

另外,要大力营造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受儒家礼制文化影响深远,人们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维护长者和权威的意见。对科学发现而言,盲从权威是最大的敌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尤其要重视学校和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校长有民主意识,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教师有民主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意见,思想才不会被禁锢,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vFFyrwGdDimA5yZT9W_nyQ 发表时间:2021年2月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