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丽:完善社区应急管理能力 提升疫情下民众安全感
字号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乃至世界带来了严峻的公共卫生安全挑战,疫情给民众的安全感知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场所,是居民最熟悉,也是最需要安全感的地方。因此,社区环境的安全程度对居民的安全感知尤为重要,保障和提升民众在面对重大疫情或灾害时的安全感,需要加强社区建设工作。

良好的社区环境建设是提升居民安全感的物质基础。社区内高密度的建筑和道路网都会增加居民的密切接触,增大疫情传播风险,因此应当在这些高风险区重点布局防疫救灾设施。其中,提供空间充足的居民紧急避难场所是布局防疫救灾设施的前提,因此,修建大规模紧急避难场所是城市管理者需要首先考虑的。不仅如此,更为关键的是要根据人口密度优化防疫救灾设施的布局,配备充足的救灾物资储备,提供恰当和明显的指示标志和宣传教育。此外,在传染性疾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减少病人在前往大医院的交通过程中与其他人交叉感染的风险以及分担三级医院的压力,与各级医院共同形成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为提高社区的防疫减灾能力,进而提高居民的安全感,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

健全的社区组织管理是提升居民安全感的根本保障。无论是灾害预防时的宣传教育,还是灾害发生时社区组织民众自救与互救,都表明社区的组织能力是降低灾害损伤的重要因素。社区组织管理由社区工作者、物业、党员、志愿者、居民等共同配合进行,每一方的表现都将影响居民的安全感知。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管理广泛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凝聚民众的强大优势。加强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常态化建设,社区委员会要对常住居民、租户、流动人口进行经常性的、系统性的公共安全知识培训,使其自觉形成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社区工作者勇于担当、党员支持响应、志愿者主动分担、物业坚守职责、居民积极配合的合作局面。社区组织管理还应制定合理的社区紧急预案,组建灾害防救志愿者队伍,建立“党员应急先锋队”与志愿者队伍一起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援,为居民安全提供保障。

互助互爱的社区共同体精神是提升居民安全感的重要支撑。由于居民个体的敏感性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居民个体的安全感知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而言,低收入人群、失业人群、租户、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者和残疾人比其他人更担心潜在风险,不安全感较强。因此社区应当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加强对这部分居民的关怀,通过定期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关爱社区年老年、多病人群;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帮扶低收入、低学历及失业人群,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健康和就业档案,实现精准帮扶。同时,社区应鼓励社区居民全体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尤其应当注重租户的融入,实现对租户的一对一帮扶,让租户感受到社区居民的热情与关爱,以提升租户在社区居住的安全感。社区可通过举办邻里灾后互救培训等活动,拉近居民间的距离,维持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以提升居民安全感。此外,运用大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与服务,形成“智慧社区”,居民可直接通过网络反馈意见,实现“个性化服务”。通过培育居民良好的互动关系和群策群力、民主自治的社区共同体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安全感。

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提升民众疫情下的安全感,要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只有通过对良好的社区环境、健全的社区组织管理、互助互爱的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层层深入,逐级加强社区建设,才能为民众提供“暖心”保障,体现以人民为本、以百姓心为心,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强烈意志。

来源: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0/0519/580918.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