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等:让绿水青山托起乡村振兴大业
字号

乡村振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19年,河北省大名县脱贫“摘帽”,“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名县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为此,中国经济时报推出“乡村振兴在大名”系列专栏,围绕大名县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内容,进行思辨性讨论,期望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示范有所启发。

乡村生态振兴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焕发乡村新的活力。

绿色兴农确保“舌尖安全”

吴平: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本底和传统优势,对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产业生态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前提保障。大名县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污染问题得到根本缓解,但是在绿色、有机食品规模化生产,留住乡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名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用循环、清洁、低碳技术改造现有种植、养殖和加工模式,突出健康、营养理念,重点培育粮食、油料、蔬菜、肉蛋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延伸小麦、玉米产业链条,建设粮食经济强县和肽产品全国第一强县;推动花生、玉米、芝麻等作物绿色种植、加工,高标准规划油料产业强县;采用绿色技术,建设蔬菜工厂,提升大名蔬菜质量;树立大名农产品“绿色、健康、营养”的口碑。做好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配送模式,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周宏春:乡村振兴,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不能再以单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而要保证产品优质、健康、绿色,确保粮食安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要按绿色兴农要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废物资源化的全过程。加强生产和生活的有机链接,将大棚生产和沼气池、猪禽舍、厕所组合起来,猪粪和其他有机物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照明或燃料,沼渣做肥料,实现产业发展、废物利用、能源供应一体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视市场需求和质量提高,使绿色富民惠民,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周适:现阶段乡村生态振兴要从农业生产清洁化、生态环境绿色化、人居环境整洁化、生态资源价值化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发展,建设生产环境清洁绿色、生态系统稳定健康、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名和我国多数地区一样,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还比较粗放,广种薄收,农作物普遍依靠大水大肥,农药化肥施用量仍然居高不下,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养殖业畜禽粪便等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不足;秸秆利用没有找到合适出路,焚烧依然压力很大。因此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广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减少施用总量。加快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追溯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秸秆综合高效利用项目,整县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立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吴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而且实施起来容易操作、见效快,因此必须快速高标准推进。应当说,大名县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上消除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状态,“脏乱差”问题得到根本缓解。但是,在人居环境领域我们仍存在不少差距。人居环境改善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通过并村联建、设计下乡、整治公共空间和闲置庄基地等手段,建设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实施乡村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从根本上提升乡村风貌,凸显乡土味道,再现田园风光,实现惬意生活。

周宏春:乡村振兴,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应避免秸秆的随意焚烧,而用作饲料、蘑菇基料、工业及发电原料。实施改厕、改水、改灶等民生工程,避免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保障饮用水安全;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采用氧化塘等生态措施处理农村污水,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推广使用秸秆等生物质燃料或燃烧效率高、近零排放的小型燃煤炉,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冬季室温。既要发展产业,也要留住青山绿水,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喝到更干净的水,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周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快改善村容村貌,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通过全域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生态修复、增绿增收等手段,实现从垃圾围村到清洁发电,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从残垣断壁到仪态万千,从草木稀疏到杨柳成行。打造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农村民居、美丽庭院,留住乡愁、留住记忆,让老百姓享有惬意的生态休闲空间。建立农村全域清洁化、长效化、常态化机制,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要全方位动员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实行村事村管,组织村民当好“片长”“街长”,承担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环保责任,把保护环境融入到村规民约中,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绿水青山托起乡村振兴大业

吴平:要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大名。一要创建生态产品生产基地和系列生态产品品牌。实施高标准化农田改造项目,加大生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市场影响力。二要打造系列湿地公园,建设生态水系。提升北湖、南湖等运河永济渠环城水系;结合国家大运河建设,疏浚贯通卫河、马颊河、鸿雁江、老柴河等河流,形成水网;大力整治漳河。三要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加大“增绿添彩”力度。沿大广高速、青兰高速等国省干道大力绿化造林,发展木材工业;大幅度扩大农村绿色生态空间,打造森林农村。四要提升乡村规划设计水平。严格建房施工审批程序,乡村建筑要留住乡土味道,保护乡情乡韵,体现乡村风貌设计。

周宏春:乡村振兴,应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实行乡村振兴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党政负责制,加大农业农村投入,保证企业在乡村建设中能获取数量充足、经济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实施与产业发展、环保绩效挂钩的补偿政策,既有利于共同致富,也可以避免扶农资金中的弄虚作假、“养懒汉”等弊端;既有利于调动公众主动性积极性,也能收到农民收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农村环境的效果。采用通俗的语言和贴近农民生活的方式,宣传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治理,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发展乡村产业、保护环境卫生,汇聚“微行为”,形成“众力量”,使美丽乡村建设拥有恒久的生命力,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周适:乡村振兴要以生态振兴为底色,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盘活用好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推动乡村自然资本的增值,创新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现有资产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利用乡村良好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绿色农林牧渔业等生态产业。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生态产业,完善投资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乡村打造成集农耕体验、休闲康养、旅游观光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综合体。探索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办法,围绕各种类型的生态产品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让绿水青山有价可询,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变,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时间:2021年6月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